(注:以下评价基于互联网公开信息及行业经验,不代表54HR意见,具体体验需以实际使用效果为准。)
精准的岗位与人群定位:
斗米的核心用户是餐饮服务员、零售店员、客服、快递分拣、工厂普工、展会临时工等蓝领和灵活就业人群。对于需要大量此类岗位的企业(如连锁餐饮、零售、物流、制造工厂)来说,这里是目标人才最集中的流量池之一。
HR发布一个“餐厅服务员”的职位,在斗米上收到的简历相关性远高于在智联、前程无忧等综合平台。
招聘速度极快,见效快:
这是斗米最大的卖点。通常职位发布后,简历反馈速度非常快,几小时内就能收到大量申请,非常适合应对员工突然离职、新店开业、旺季增产等紧急招聘需求。
对于需要快速补充大量人手的HR来说,斗米能极大缓解招聘压力。
性价比高(对于基础岗位):
相比动辄几千上万一个职位的精英招聘网站,斗米的招聘成本相对较低。其收费模式(如下载简历包、置顶推广等)对于招聘量大且频繁的企业来说,单次招聘成本可以控制得比较低。
功能侧重招聘转化:
极速入职功能:企业可以设置简单问题,求职者快速回答,双方觉得合适就直接约面试,流程极简。
视频介绍:企业可以上传工作环境视频,让求职者更直观地了解工作,提升投递意愿。
聊天直约:沟通方式更偏向于即时通讯,符合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沟通效率高。
产品设计非常“接地气”,直击蓝领用户的求职习惯。例如:
简历质量参差不齐,筛选成本高:
这是HR吐槽最多的一点。由于平台用户基数大且门槛低,简历“含水量”较高。存在大量“简历轰炸”、求职意向不明确、经验严重不符甚至虚假信息的情况。
HR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初步筛选和电话沟通,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候选人,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人员稳定性差,流失率高:
通过斗米招聘的员工,“秒辞”、“放鸽子”(约好面试不来)、入职后短期离职的现象相对更普遍。因为平台上的求职者很多是“海投”状态,流动性极大,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粘性较低。
这会导致HR的重复劳动,刚费劲招到人,没干几天就走了,又得重新招。
平台监管与用户体验:
虽然平台有审核机制,但虚假职位、“黑中介”等问题依然无法根除。这反过来也损害了正规企业的信誉,求职者对平台上的企业会抱有更高的警惕心,增加了信任建立的难度。
部分求职者可能同时被多个中介联系,体验不佳,也影响了正规企业的招聘效果。
仅限于最基层岗位:
它的定位决定了其天花板。但凡需要一定技能、经验或学历的岗位(如技术工、班组长、文员、专员等),在斗米上几乎很难招到合适的人。HR绝不会考虑用它来招聘任何办公室职能岗位。
一个成熟的HR会这样使用斗米:
明确使用场景:仅将其用于大量、紧急、无需复杂技能的基础岗位招聘。例如:双十一期间的仓库打包员、春节前后的餐厅小时工、新生产线的普工。
优化职位描述(JD):JD要极度简单、清晰、直观。直接写明工作内容、薪资结构(最好具体到数字)、工作时间、地点。多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真实工作环境,吸引真正感兴趣的人。
设置筛选门槛:在后台设置一些必答的筛选问题(如“能否接受夜班?”“是否有健康证?”),自动过滤掉一部分明显不符的求职者,降低筛选成本。
高效沟通,快速转化:一旦遇到合适的候选人,必须快速响应,直接电话沟通,并尽快安排面试和入职。稍有拖延,候选人很可能就去别家了。
管理预期:提前向业务部门说明通过此渠道招聘可能存在的到面率和流失率问题,让大家对招聘效果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对于企业HR而言,斗米不是一个“全能型”选手,而是一个“功能型”工具。它是招聘工具箱里的一把“冲击钻”,用来打洞(解决紧急大量用工)非常高效,但不能指望它去拧所有螺丝(招聘所有岗位)。
如果你的企业大量需要蓝领或一线服务人员,斗米是必备平台之一,但必须搭配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同时规避其弊端。 对于招聘中高端人才或核心岗位,则应选择猎聘、智联、BOSS直聘(白领频道)或脉脉等更为合适的平台。
公司主体:北京世诚优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2015-10-16
注册资本:1000万元
实缴资本:1000万元
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甲18号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学院园6层A682室